近日,优选资本所投企业中科恒运收到河北省科技厅、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及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设立院士工作站的批复》(冀科人【2018】14号),获批设立中科恒运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
中科恒运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由中科恒运董事长吴又奎担任站长,中国科学院朱位秋院士担任副站长,并成立项目部。作为院士工作站的平台支撑,中科恒运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大数据分析挖掘工程研究中心和介导现实实验室,拥有268人的高素质研发团队,博士13人,硕士33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3人,可根据需要调用技术骨干保证工作站项目研发。
朱位秋院士,曾在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工作,现为浙江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力学专家,主要从事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与发展了高斯白噪声激励下耗散哈密顿系统等效非线性系统法、拟哈密顿系统随机平均法,研究拟哈密顿系统随机稳定性、随机分岔及首次穿越的理论方法,以及分别以响应最小、稳定性或可靠性最大为目标的非线性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方法。其创新研究成果构成了一个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哈密顿理论体系框架,为解决工程中一系列极其困难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关键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全新而有效的理论方法,得到了四类能量非等分精确平稳解,打破了60年来只有能量等分精确平稳解的局面。在科技成就方面,撰写了专著《随机振动》,《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这两部专著属学术上重要贡献,被称为“在随机动力学领域,已成为国际著名专家之一”。目前,朱位秋院士所带团队有13人,其中8名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共同完成项目技术研发工作。朱位秋院士及其团队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理论)奖(二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中科恒运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联合朱位秋院士,主要通过以“电动汽车整车减振、防噪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架构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应用科技研究与创新平台,为中科恒运的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并通过联合研发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研发人才。预期在五个方面取得研发成果:分析影响整车振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关联性;研究振动能量采集、储存与再利用方法;建立随机激励下的车辆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分析各部件的随机响应;提出减振、降噪、提高舒适性的措施。
据悉,自2017年10月以来,中科恒运与朱位秋院士相继签订了《技术开发(合作)协议》、《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目前合作项目在院士专家的指导下,在中科恒运公司领导及全体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计划的研究进度,取得了两方面的进展:
1.提出与发展了一套经数字模拟与实验验证的,可望在车辆中应用的、谐和与宽带随机谱综合激励下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振动的最优控制理论方法。
控制方法的优劣以控制效果、控制效率及鲁棒性作度量。控制效果以通过控制系统的均方响应减小百分比衡量;控制效率以每单位均方控制力的控制效果衡量;鲁棒性以控制效果和控制效率的变差系数与系统参数的变差系数之比衡量。对不同的响应量(如位移,加速度等)的控制效果、控制效率及鲁棒性可能不一样,控制效果与效率也有矛盾,总的要求是比线性最优控制好(严格讲,线性最优控制不能直接应用于谐和与宽带随机谱综合激励之情形)。据我们研究的经验,响应位移的控制效果应可达50%—70%甚至更高。
2. 建立了车辆座椅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模型, 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受控状态下,该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车辆在崎岖路面上行驶时,其内部座椅在随机载荷作用下产生剧烈振动,严重影响乘员的乘坐舒适度,因此需对座椅的随机振动加以控制。首先,建立了车辆座椅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模型。接着,应用随机平均法和随机动态规划原理给出了最优半主动控制力的具体形式,得到了系统在未控状态和受控状态下稳态响应的概率密度、均方值等统计量,并根据磁流变阻尼器的特性给出了控制输入电流,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受控状态下,该控制策略对稳态响应均方值的控制效率达到了85.0%,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此次,中科恒运院士工作站获批设立,有助于将浙江大学院士团队先进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基于中科恒运的现有技术平台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产品,增强中科恒运在军工模拟仿真、大数据精细挖掘等领域的核心竞争;有助于拓宽中科恒运高层次科研技术人才的引进渠道,进一步提高中科恒运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增强中科恒运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中科恒运行业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
© 2014- 优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5331号-2